序章 基本概念
面向对象基本概念
-
对象: 对象系统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。 对象由一组属性和一组行为组成。
-
类: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。 分类依据的原则是抽象,即忽略食物非本质特征,只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。 一个属于属于某类的对象称为该类的一个实例,类与对象是模具与铸件之间的关系。
-
封装: 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,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。
-
继承: 子类的对象拥有其基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,称为子类对基类的继承。
-
多态: 在基类中定义的属性与行为,被子类继承后,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不同行为。 例如对抽象成员、虚成员的重写。
第一章 信息的表示存储
进制及其转换
常见进制: 二进制、十进制、八进制、十六进制 R进制转十进制: V(X) = ΣXi(基数)R^i(权) –(注意求和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) 注意:基数大于等于0小于R。 十进制转R进制: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分别转换。 二八十六进制互转: 只需从小数点两边按位划分即可。 每位十六进制数相当于4位二进制数或者3位八进制数。
信息存储单位
bit
(位):
一位二进制信息。
Byte
(字节):
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。
KB
(千字节):
等于1024Byte。
MB
(兆字节):
等于1024KB。
GB
:
等于1024MB。
字:
字长不定,常见的有8位16位32位。
二进制编码:负数的处理
※二进制编码有原码、反码、补码三种形式。 ※正数的原码、反码、补码一致。所以实质是对负数表示的不同编码。 ※一个数在机内表达形式称为机器数,机器数代表的数值称为他的真值。 原码: 第一位是符号,0正1负,后面几位是绝对值。缺点是零的表示不唯一。 反码: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,后面全取反。缺点也是零的表示不唯一。 补码: 负数的补码由该数反码末位加1求得,零唯一。这个结论由模数的原理推导来。 ※补码的数表示范围: 一个m位二进制整数用补码的表示范围是-[2^(m-1)] ~+[2^(m-1)-1]。如果用原码或反码则是-[2^(m-1)-1] ~ +[2^(m-1)-1]。
二进制编码:定点数与浮点数
※浮点表示法即科学计数法。N = M × R^E ※浮点数格式:“|阶符|阶码|尾符|尾数|” 。 ※尾数的位数反映数的精度。上式M的值为”(尾码±)0.尾数”。尾码+尾数可用原码或补码形式表示。 ※阶符阶码反映数的范围,上式中基数R的E表示为“(阶符±)阶码”。阶符+阶码一般用补码表示。
二进制编码:非数值信息
ASCII码:7位二进制码。(1位常作为校验码凑够一字节) 国标码GB:两个7位二进制码。